如果你不喝水,你肯定会生病。因此,“多喝水”是很多人的口头禅,但多喝水真的好吗?其实,喝水不在于喝多少水,而在于你会不会喝。为了您的健康,学会科学喝水很重要。
3种情况,悠闲地喝
运动前和运动后
运动时会大量出汗,很多人会选择短时间内大量喝水来“解渴”,但其实这是错误的!这是因为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,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盐分流失。这时,如果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水而不及时补充盐,血液中钠离子等电解质的浓度就会迅速下降。严重时会导致水中毒,甚至死亡。
建议:运动前2小时左右注意补充水分,防止运动后脱水。
运动时一定要掌握“少量多次”的补液原则。每15-30分钟可以补充100-200毫升液体。如有必要,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。运动后,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用水漱口,湿润口腔和咽喉,然后喝50100毫升淡盐水或真正的运动饮料,休息30分钟左右,然后再喝更多的水。少量且多次。
吃饭时
吃饭时喝水是很多人的习惯。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窒息,而另一些人则想了解咸辣食物。其实吃饭时喝少量的水是可以的,但一定要注意量!一般建议进餐时喝水量应在小杯(100-200毫升)以内。如果你习惯吃饭时喝超过300毫升的水,这就是喝大量的水,不建议这样做。因为人体的消化功能主要依靠胃液,胃液中含有胃酸。这是最初的消化过程,胃酸的浓度对于这个过程非常重要。如果我们在吃饭时喝大量的水,这会无形中稀释胃液,从而对消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。而且,大量喝水还会导致胃扩张,蠕动功能减弱,影响食物的消化。
建议:如果吃饭时口干,可以喝点汤。由于汤中所含的蛋白质、油脂等成分会刺激消化液的产生,所以不容易影响消化。
吃药时
吃药的时候,很多人为了改善口感,会喝大量的水,但这恐怕是错误的~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药都需要多喝水!饭后不宜喝的药物:止咳平喘药物:如普通止咳糖浆、川贝止咳露等糖浆。服用后会粘附在咽部,直接作用于患处,从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。如果服药后立即喝水,喉咙里的药物有效成分会被冲走,影响药效。
苦味健胃剂:如龙胆碱,刺激舌头上的味觉,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,增加食欲。大量喝水会冲淡苦味,降低健胃作用。
口服片剂:例如西瓜霜润喉糖。如果你把它们含在嘴里,它们就会发挥作用。如果用水送服它们,它们将不再起作用。
饭后喝少量水的药物:
例如,胃粘膜悬浮液在胃中溶解成许多细小颗粒,然后粘附在胃粘膜上起到保护作用。大量喝水会稀释或洗掉保护膜,起不到保护胃的作用。
喝水,对你最好
最新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规定,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应饮水1500至1700毫升。大约相当于3瓶普通包装矿泉水,或8个一次性纸杯。对于高温作业时出汗较多的人,可适当增加饮水量。然而,上述数字仅是建议。
清代医书《四圣心源》中记载:“水谷入胃,脾阳磨碎,传渣为粪,精传而化”。化为气血。”这就是说,如果一个人的脾阳虚弱,则意味着水液的消化吸收能力弱,不能转化为气血。如果此时喝太多水,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经常打嗝、腹胀、腹泻、上腹不适等症状。
因此,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“水量”。那么具体对于一个人来说,喝多少水合适呢?其实,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来判断:一般来说,如果是淡柠檬色,说明体内的水分处于最佳状态;如果是浅柠檬色,则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。如果尿液清澈无色,则应稍微减少饮水量。如果尿液呈黄色,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#限水人群
心脏病、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需要根据医嘱确定每天的饮水量。
6个月以下的婴儿,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如果母乳充足,不需要额外喝水。
对于患有支气管炎、细菌性肺炎等严重病毒感染的感冒患者,不建议多喝水,否则可能会引起低钠血症、液体负荷过多等症状。
健康饮水时间表
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。
因为当人感到口渴时,这是缺水的最后迹象。也就是说,当你感到口渴时,其实你已经缺水一段时间了。
因此,养成定期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:
第一杯水:8:00
早上起床后你是否感到头昏眼花?别急着吃早餐。喝一杯温水来保护你的胃。
第二杯水:9:00
当您早上开始一天的工作时,不要忘记喝一杯水。一方面,它可以让你精神焕发。另一方面,它可以让你精神焕发,提高工作效率。因此,在工作前不要忘记喝一杯水。
每天早上9点到10点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。原因之一与体内缺水有关。
第三杯水:11:30
午餐前记得喝一杯水,避免空腹而暴饮暴食。
第四杯水:13:30
饭后20分钟喝一杯水,促进消化。
第五杯水:15:30
记得在下午茶时间喝一杯咖啡或一杯水来提振精神。
第六杯水:17:30
下班前记得喝一杯温水,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。
第七杯水:19:00
这个时期是新陈代谢的高峰期。喝一杯温水,促进体内排毒。
第八杯水:20:15
睡前两小时内喝一杯水可以防止血液粘稠。